想问同学们一个问题—大家在选择学校的时候会考虑什么因素呢?我想大部分的同学可能首先会考虑学校的类型(211、985、双一流还是双非院校)、城市、专业等等。但是只关注这些信息远远还不够,可能会增加录取风险,正确的做法是从其他方面搜集更多的院校信息,学长给大家总结了择校需要关注的8个数据,一起看一下吧。
一、计划招生人数
一般情况下,这条信息在院校公布的招生专业目录里,通过这个数据可以知道一般情况下会招收多少学生。通常情况下招的人数越多,录取几率就越大,不过竞争也会更激烈。大家可以在报考院校的研究生院官网中找到这一信息。
最新一年的招生简章一般会在当年的9月份左右公布,为了保险期间大家不能只关注最新的数据,往年的计划招生人数参考价值也是很大的。
以安徽大学为例:
像统计学专业计划招生人数很少,都是个位数,在不考虑推免人数的情况下,对于这样的专业大家一定要慎重考虑。
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这里需要大家注意的是很多院校的计划招生人数是包括推免生、专项计划在内的,所以在看到这些数据的时候不要想当然以为这就是统考生名额哦。
二、报考人数
这个数据提供的关键信息之一是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能够做到心中有数。不过这种数据外界一般是查不到的,这里提供以下三种途径:
1、可以根据往年报名人数推断,一般报考院校的官网上都会公布往年报名人数和录取人数。
2、如果网站查询不到,建议可直接拨打研招办电话,最好一开始说明想找老师回答,这样效率会高一些。
3、如果你有该校的同学并且和研招办老师关系比较不错,那也许会查到一些数据。
如果实在查不到也没有关系,这个数据仅供参考,好好复习才是王道。
三、实际录取人数
通过这个数据我们可以知道去年这个专业的实际录取的人数,结合公布的计划招生人数可以判断出这个专业的实际录取情况。不过这里需要注意的是有些专业往年有扩招的情况,所以它的实际录取人数会比计划招生人数多。这个需要留意一下。
这个数据院校一般不会统计,不过大家可以在院校公布的拟录取名单中查找。除了录取人数还可以查到初试成绩、复试成绩等等信息。
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四、报录比
这个可以直接反映这个专业的热门程度,也相当于报考难度。有很多名校的报录比高达10:1,有的甚至是20:1,这残酷的现实也告诉我们,大家要结合自己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院校或专业,不要盲目报考。
以同济大学为例:
查询报录比的途径有以下:
1、通过院校官网查询
2、中国教育在线查询,网址https://www.eol.cn/
3、公众号,比如研招办公众号、考研斯基相关公众号等
4、可以咨询学长学姐
五、推免人数
通常情况下,越是好的学校、好的专业它的推免人数就越多,有的推免人数甚至高达招生人数的一半以上,这种情况下留给统招生的名额就更少了。有的同学可能只关注招生人数,一看招生人数挺多就欣然报考,忽略了其他重要信息,增加了报考的风险。因此,如果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很多,那就意味着自己的生存空间就更小,所以大家一定要慎重思考。
推免人数很多高校没有直接在招生专业目录上公布,下面以南京大学公布的往年录取情况(这是他们院校自己统计的数据)为例:
可以看出,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报名人数19人,录取人数12人,其中免试人数10人。金融学专业报名人数379人,录取人数39人,真的很恐怖了。其中免试人数21人。
六、复试分数线
复试分数线有校线和院线。
34所自划线学校会有校线(不参考国家线),也有院线,最终录取情况以院线为主。34所自划线院校的复试录取工作不参照国家线,而是根据报考自己学校考生的情况和计划招生的人数来确定分数线。这些院校出线的时间会早于国家线出线时间,给调剂同学们留下一条生路,所以如果报考了这34所学校的同学们应该更早地开始注意学校官网的动向。
非34所自划线学校会根据本校有关专业生源的报考情况确定复试分数线,(参考国家线,一般是≥国家线),也有的学校会在这个校线上让学院单独划线。所以报考非34所的小伙伴要及时关注国家线,以及各自学校研招网公布的复试基本分数线。
以中山大学为例:
还有中央财经大学金融专业,由于是211、专业热门、地理位置优越等等因素导致报考人数越来越多。2021年金融学招生31人,但是报考这个专业且过了国家线的可能有300人,那么这个学校就会根据招生人数自己划定复试线。竞争也非常激烈。
复试分数线可以在院校研究生官网上可以查到。大家可以根据复试分数线做到心中有数,自己要规划各科需要考到多少分才能有机会进入复试,有助于自己针对性地复习。
七、复试比例
复试比例是复试人数与实际录取人数的比例。根据《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复试会采取差额形式,且学校选定的复试人选不能少于招收总人数的120%。按照教育部的规定,复试人员的比例为:1:1.2—1.4之间,也就是招生指标如果是100人,那么参加复试的人数就有120—140。
首先解释差额复试:所谓差额复试,就是在计划录取人数的基础上,让更多的人去参加复试,然后再选取计划定额的人数。差额复试的比例一般为1: 1.2, 但近年越来越多的高校将该比例提高到1: 1.5,但是高校的计划录取人数为1,也就意味着最终有20%~50%的考生将在复试中被淘汰。(文字来源百度百科)
复试比例高会有什么后果呢?
复试比例高意味着会放大批学生进入复试,然后再刷掉一部分学生。
1、对于分数不是很高的同学,会让这类学生进入复试和调剂的艰难处境。一是一志愿上岸希望渺茫,二是可能错过调剂的最佳时期。
2、复试不确定因素增多,难度加大。
3、复试人数过多,降低老师评选的客观性,导致逆袭的可能性降低。
以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电子科技大学通信工程学院的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和电子信息专业共招考466人,复试人数高达700+,复试比接近2:1。电子信息专业划线300分,全日制招生278人,其中初试369分的同学排名在273,可以说复试竞争真的很恐怖了。
八、最终成绩计算方式
这里主要指的是初试成绩和复试成绩的比重问题。一般情况下,有的学校初试比例占总成绩的50%-70%,复试成绩一般来说占总成绩的30%-50%。这个数据只作为参考每个学校都不同,但基本都在该区间浮动。
近几年由于疫情的原因大部分高校采取了线上复试的方法,这就导致了很多高校的初试成绩的比重高达70%,这对于初试成绩高的同学来说是一个好消息。不过无论二者的占比究竟是多少,都要好好的准备,机会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的。
最终成绩计算方式如下:
录取总成绩=初试总成绩×初试成绩权重+复试总成绩×复试成绩权重。
举例:初试成绩500分,复试成绩500分,两部分成绩权重都为50%,所有考生按总分排名,择优录取。(复试总成绩专业课笔试成绩笔试权重综合面试成绩面试权重外语听说能力成绩外语成绩权重)
另外,学长想补充的一点是,以上的数据如果官网上查不到,最直接有效的查找方法是咨询上一届的学长学姐。他们手中掌握的是最有时效性的信息,对你考研的帮助非常大。除了以上的数据你还可以咨询比如专业课压不压分?有无院校歧视?甚至可以从他们手中获得最新的专业课资料。所以,遇到不懂得问题咨询学长学姐一定没有错!
补充几个有效找学长学姐的方法:
1、通过QQ群,在报考院校的研究生大群里咨询。
2、通过贴吧,搜索报考院校的贴吧,里面有很多上岸的学长学姐。
3、通过询问和你一起报考的同学。
4、其他途径
以上就是考研择校前需要关注的8个数据,如果还有其他的相关信息,欢迎同学们补充。另外,学长想提醒大家,大家在进行择校的时候一定要慎重,很多情况下考研是一场选择大于努力的事情。但是如果你认真了解了院校专业并结合了自己的实际情况后依然选择自己喜欢的院校和专业,那就坚定自己内心的想法,为了你的梦想去拼搏吧。愿你们能以梦为马,不负韶华。
请登录后发表评论
注册
社交帐号登录